预防措施:
1、挡土桩设计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并用顶部圈梁连成整体;
2、土层锚杆应深入到坚实土层内,并灌浆密实;
3、挡土桩应有足够入土深度,并嵌入到坚实土层内,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基坑开挖前应先采用有效降水方法,将地下水降低到开挖基底0.5米以下;
5、应防止随挖随支护,特别要按设计规定程序施工,不得随意改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或在支护结构上随意增加支护设计未考虑的大量施工荷载。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加强地质勘察,探明土质情况;
2、挡土桩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细砂层;
3、当挡土桩间存在间隙,应在背面设旋喷止水桩挡水,避免出现流水缺口,造成水土流失,涌入基坑;
4、桩嵌入基坑底深度应经计算确定,应使土颗粒的浸水密度大于桩侧上渗动水压力;
5、止水桩设计应使其与挡土桩相切,保持紧密结合,以提高支护刚度和起到帷幕墙的作用;
6、施工中应先采用井点或深井对基坑进行有效降水;
7、大型机械行驶及机械开挖应防止损坏给、排水管道,发现破裂应及时修复。
预防措施:
1、支护结构挡土桩截面及入土深度应严格计算,防止漏算桩顶地面堆土、行驶机械、运输车辆、堆放材料等附加荷载;
2、灌注桩与阻水旋喷桩间必须严密结合,使之形成封闭止水幕,阻止桩后土壤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大量流入基坑;
3、基坑开挖前应将整个支护系统包括土层锚杆、桩顶圈梁等施工完成,挡土桩应达到强度,以保证支护结构强度和整体刚度,减少变形;
4、锚杆施工必须保证锚杆能深入到可靠锚固层内;
5、施工时,应加强管理,避免在支护结构上大量堆载、停放挖土机械及运输汽车;
6、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降水,以减少桩侧土压力和水流入基坑,使桩产生位移;
7、当经监测出现位移时,应在位移较大部位卸荷和补桩,或在该部位进行水泥压浆加固土层。
首先将电缆大头与探头插口连接拧紧,必要时可用扳手紧固,防止进水;然后小头与测读仪传感器接口连接;打开测读仪电源开关,即可进行检测存储数据。
1. 监测期间分析数据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气泡、漏水、人为破坏、电源的不稳定、手机卡是否有流量等。
2. 如有漏水要及时处理,也可以提前预防这样的现象,安排指定人员周期性的去检查水管接头。在检查期间留意连通管里面是否有气泡存在。
3. 仪器监测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在运行地铁里面灰尘也多。可以做好防灰尘处理,如套上保护袋,保护罩。
4. 每个监测点做好断面的标识,可以随时了解那个点的状况。
5. 人为破坏也是一方面,要时刻注意运营单位是否会不小心造成电缆短路或仪器损坏,需要有维护人员定时检查。
采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φ108cm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地完装到位一般都需比安装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则是每10米多钻深0.5米,即10米+0.5米=10.5米,20米+1米=21米,以此类推。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后立即安装。安装的全过程可分为三步:管子的连接、调正方向、向孔内回填
运用坐标校准方法对其深基坑施工作业的基点检核、校准,首次测量之时应该在工作基点上架设好全站仪,观测工作至少两个基准点的方位角以及距离值,其监测的后定期用一样方法检验各个工作基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假如发现了工作基点发生了位移,则应该及时修正位移的测量值,以确保提高水平位移的观测精准度。
基准点一定要形成一条附合水准线路,并且还需要按照我国现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中的垂直沉降监测卡控与管理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观测。为确保该施工监测的基准点稳定性,应该根据深基坑施工进度与监测需要,定期地对基准点进行全面联测,保证该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Copyright© 2017 武汉中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